23.撒哈拉沙漠奇迹概览撒哈拉沙漠大约形成于250万年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横贯非洲大陆北部,东西长达5600千米,南北宽约1600千米,总面积约906.5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2%。沙漠西从大西洋沿岸开始,北部以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为界,东部直抵红海,南部到达苏丹和尼日尔河河谷。撒哈拉沙漠分为几部分: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哈加尔高原,位于尼日尔的艾尔高原和位于乍得的提贝斯提高原;东部是最为荒凉的区域,为特内雷沙漠和利比亚沙漠。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两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这两部分的气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边界是半干旱的热带稀树草原,再往南就是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极洲之外最大的荒漠,气候条件极其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奇境珍藏【塔西利·恩·阿耶】塔西利·恩·阿耶,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南撒哈拉沙漠中部。这一地区是一系列由沙石侵蚀而成的高地的总称,另有众多狭长、陡峭的峡谷散布其间。这里以深邃的峡谷和鬼斧神工般的绝壁而举世闻名,并且内有大量8000年之久的岩石壁画。由于这里处于一个如同月球表面般的奇怪地理环境,其史前窑洞艺术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窑洞艺术群之一。15000多幅画和雕刻艺术记录了从公元前6000年到1世纪期间撒哈拉气候的变化、动物的迁徙以及人类生命的进化。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西利·恩·阿耶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遗产名录。⊙寻幽探秘:1.塔西利以岩画而闻名世界,那么岩画是什么呢?岩画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石刻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给后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通布图】通布图也称“廷巴克图”,是西非内陆国家马里共和国的历史名城。通布图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处于尼日尔河中游的北岸。通布图建于1100年,历史上是贸易中心,是古代西非和北非骆驼商队的必经之地。在阿斯吉亚王朝(1493—1591)时期,这里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研究地之一。市区多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遗址。现在的通布图,是商队贸易要站和物资集散中心。这里被人们誉为“沙漠之都”,又被称为“撒哈拉明珠”。1988年,通布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0年,这里又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阿德尔和泰内雷自然保护区】阿德尔和泰内雷自然保护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中北部地区。这个自然保护区是非洲最大的一个保护区,占地约7700万平方千米。这个地区包括阿德尔火山断层和小萨赫勒地区,这里以有不同的景色、多样化的植物和野生动物而著称。保护区中动植物种属多样,已经识别出350余种植物。有一些残存的苏丹和地中海动植物种存在。当地实际的年降水量经常少于100毫米,但是有些地区的降水量还是相当高的,主要表现为山丘贫瘠的岩石表面上堆积着大量的水,因此在该地经常出现浓密的植被。1991年,阿德尔和泰内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阿斯基亚王陵】阿斯基亚陵是桑海帝国皇帝阿斯基亚·穆罕穆德一世建于1495年的陵墓,位于现今马里的东部城市加奥。包括一座泥土金字塔形坟墓、两座清真寺、一座公墓和一片场地,是西非泥造建筑的代表。陵墓呈长14米宽18米的矩形,四面分别对准东南西北四方。泥土金字塔形的坟墓分为三层,17米高。土质外墙倾斜向上,有许多树桩、木桩突出。这些突出物主要是用来作为永久脚手架,以方便泥水匠弥补雨季时被冲走的泥土。这是西非泥造建筑共有的特征。陵墓海有一组附属的清真寺,朝拜方向朝向东方而非西北方的圣地麦加,这是苏丹地区清真寺的特征。2004年,阿斯基亚王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典故传说【阿加德兹清真寺的传说】西非尼日尔北部的阿加德兹,这里有古清真寺,是撒哈拉历史文化的第一景,而关于这座清真寺的选址,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图阿雷格诸部落由于对部落纷争感到厌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宗主便在1405年给他们派来一位叫尤努斯的首领。尤努斯在竖有一枝神奇的长矛的地方住了下来,据说这枝长矛是由一位圣灵插在地上的。伊斯坦布尔的苏丹先前已规定,这个地方是尤努斯旅程的终点;于是,尤努斯就在插长矛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清真寺——阿加德兹清真寺,此寺即成为阿加德兹城的中心。知识百科【沙漠】沙漠(亦作砂漠)是指沙质荒漠,地球陆地的三分之一是沙漠,而且沙漠面积每年以6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大着。因为水很少,一般以为沙漠荒凉无生命,所以沙漠又有“荒沙”之称。沙漠里有时会有可贵的矿床,近代也发现了很多石油储藏。沙漠地域大多是沙滩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经常出现。这里泥土很稀薄,植物也很少。有些沙漠是盐滩,完全没有草木。24.维多利亚瀑布奇迹概览维多利亚瀑布又名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位于非洲的南部津巴布韦与赞比亚之间,赞比西河流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广阔的赞比西河在流抵瀑布前,舒缓地流动在宽浅的河床上,然后突然从陡峭的悬崖跌入幽深的峡谷。维多利亚瀑布气势磅礴、水雾滔天,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三大瀑布之一。主瀑布高122米,宽约1836米,被河间的岩石分割成五股,泻入400米宽的深潭,水雾形成的彩虹在20千米外就可以看到。津巴布韦人称维多利亚瀑布为“曼古昂冬尼亚”,意思是“声若雷鸣的雨雾”,地球上很少有这样壮观并且令人生畏的地方,它是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寻幽探秘:1.世界上的三大瀑布指的是哪三大瀑布?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瀑布指的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尼亚加拉瀑布、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和介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之间的伊瓜苏瀑布。2.世界上七大自然景观指的是哪些景观?世界七大自然景观指的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非洲维多利亚瀑布、美国阿拉斯加冰河湾、美国的猛犸洞、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美国黄石公园。奇境珍藏【赞比西河】赞比西河是非洲南部最大的河流,它流经安哥拉、赞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等多个国家,全长2660千米。赞比西河的上游河水安静而清澈,常常有大象和鳄鱼悠闲地漫游在河畔。当河流经赞比亚西部到了与津巴布韦的交界处时,出现一个高深的大峡谷,河流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跌入120米深的大峡谷。只见雪浪翻滚、湍流怒吼,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至,这昼夜不息的沉雷般的轰鸣可传出十几千米外。奔流而下的河水在此形成了一轴极为壮观的画卷,瀑布激起的浪花可飘到1500米的高空。这个大瀑布是赞比西河中游的起点,河流从此进入峡谷区,维多利亚瀑布倾注的只是峡谷区的第一道峡谷。从这道峡谷起,一连有7道峡谷,河水呈之字形绵延而下,构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壮丽景观。【魔鬼游泳池】魔鬼游泳池位于维多利亚瀑布之巅,是天然形成的水池。每年的大部分时间瀑布的水量都十分充沛,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岩石奔流而下,在水量丰富的季节去游泳显然是不明智的,那样也许一不小心就会“顺流而下”。到了旱季,魔鬼游泳池就成为了冒险者们的乐园,人们可以在相对舒缓的水流按摩下,一边欣赏周围秀美的景色,一边在水中嬉戏。游泳池就在瀑布的边缘,胆大的人会趴在悬崖的边上望着河水汇入激流,然后咆哮着跌入谷底。当身处相对平静的河水中,却同时担心着会被卷入激流随着浪花直落而下的感觉,让人心惊胆战又兴奋不已。有些人喜欢安静地享受着池中的美好时光,他们在池中游泳、思考、或发呆,而另一些人则不停地尖叫。【刀尖桥界】在维多利亚瀑布倾注的深潭下方,有一座连接两岸的公路铁路两用桥,人们称之为刀尖桥,这里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这座桥建于1905年,宽2米多,全长197米,距水面高102米,在桥的中央有一道白线是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两国的国界线。站在桥上,看着瀑布的滔滔水浪和万丈深渊不禁令人感到胆战心惊,在桥上观瀑还要打伞,否则会被瀑布的水雾淋湿。巨瀑激起的水浪每秒钟都沐浴着铁桥,若有阳光照耀雨雾,就会折射出绚丽的彩虹,经久而不散。若是在雨季时晴朗的满月之夜,月光在水雾上形成一条“月虹”,凌空飞架于水上的月夜虹桥美轮美奂,是维多利亚瀑布的一大奇景。【沸腾锅峡】当赞比西河的巨流从峡谷中狂奔而出,峡谷的终点被人们称为“沸腾锅峡”。巨流形成无数的大漩涡,像沸腾的怒涛在天然形成的大锅中翻滚,景色蔚为壮观。峡谷两岸长满了绿树青草,大瀑布的水雾将四周峰崖上的树木洗得一尘不染,显得生机盎然。⊙寻幽探秘:3.维多利亚瀑布因何而得名?1855年11月,苏格兰的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去非洲探险,在赞比西河发现了这雄伟壮观的瀑布,于是以当时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给瀑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典故传说【月虹传说】相传,在维多利亚瀑布的深潭下有一群美丽的姑娘,她们日日夜夜地敲打着非洲的金鼓,鼓声就是人们听到的瀑布发出的雷鸣声。姑娘们都穿着色彩绚丽的衣裳,当艳丽的色彩被瀑布的银光映射到蓝天上时,就变成了美丽的彩虹。如果那天正好皓月当空,就会现出美丽的月虹来。姑娘们总是一边击鼓,一边跳舞,欢快的舞步建起无数的水花,于是就有了瀑布上朦朦的雨雾。知识百科【戴维·利文斯敦】戴维·利文斯敦(1813—1873),传教士兼探险家。1840年他第一次去非洲探险,1855年他在赞比西河发现了由他命名的维多利亚瀑布。1866年,利文思敦率领探险队去寻找尼罗河的源头。1873年利文斯敦去世,被安葬于伦敦威斯特教堂。25.乞力马扎罗山奇迹概览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是非洲最高的山脉,位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东北部,邻近肯尼亚,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整个山脉东西绵延50千米左右,由7座主要的山峰组成,其中3座是死火山。海拔5895米的基博峰上的乌呼鲁峰是非洲的最高峰。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四周都是山林,那里生活着众多的哺乳动物,其中一些还是濒于灭绝的种类。部分山区被指定为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并于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寻幽探秘:1.地壳如何变化形成了乞力马扎罗山?乞力马扎罗山坐落在东非大裂谷以东约160千米,其形成与大裂谷带活动有关。距今1000多万年前,这里的地壳发生断裂,沿断裂线有强烈的火山活动,乞力马扎罗山便是由大量熔岩堆覆而成。奇境珍藏【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有两个主峰,一个叫乌呼鲁,另一个叫马文济,两峰之间由一个10多千米长的马鞍形的山脊相连。乌呼鲁赤道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火山口形成一个盆状的火山峰顶,而口内四壁是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如巨大的玉盆。从远处看,一座孤单耸立的高山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拔地而起,蓝色的山体和白雪皑皑的山顶,再加上半山腰飘渺的云雾,给整座山峰增加了几分幻境。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而峰顶的气温又常在-34℃,在赤道附近有这样一座覆盖着白雪的山,故有“赤道雪峰”之称。乞力马扎罗山在坦桑尼亚人心中无比神圣,很多部族每年都要在山脚下举行传统的祭祀活动,拜山神,求平安。【南面低坡带】乞力马扎罗山海拔800—1800米处是南面低坡带。在这里曾发现了大量人类活动的痕迹,原始灌木和低湿林已被牧场、耕地和人口稠密的居民区所代替。低坡带植被繁茂,土地肥沃,与山体北坡形成鲜明对比。北坡因为降雨少,土壤又是多孔性熔岩土壤,因此禁止耕作。这里没有大型哺乳动物,只有几种小型树牺哺乳动物,如丛猴、树蹄兔和神秘莫测的香猫。它们大多为夜行动物,往往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森林带】海拔1800—2800米处是森林带,森领带是绕山而行,也是植物的最佳生长地区。它是所有低坡地区水源的供应地,乞力马扎罗山96%的水都来自于森林带。这里的水源透过多孔渗水的火山岩向下渗滤,形成山泉。森林带哺育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包括几种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和水牛,也有如疣猴、蓝猴、南北羚羊、小羚羊等小型动物,有时也可以见到印度豹和南非野猪。森林带气候潮湿,林木高大,时而聚集水气形成云霭,非常迷人。【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带】石南荒原和高沼草原带位于海拔2800—4000米处,以石南属植被和各式各样的野花为特征。其中,有两种与众不问的植物:德肯尼半边莲和乞力马扎罗千里光。乞力马扎罗千里光的近亲能生长在海拔更高的地方,用它的枯叶可作植株的保温层。这个地带由于海拔太高,没有多少野生动物居住,不过还能看到野狗、水牛、大象,最多的是大羚羊。【山顶】海拔5000米以上是山顶,这里以冰冻的夜晚和酷热的白天为特征。因为这样的气候条件,这里所拥有的生命形式是乞力马扎罗山最少的。有少量地衣(一种植物)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生长,因此,即使是一小片地衣也是经过了许多年才生长而成。根据记录,这里最高的开花植物是蜡菊(Helichrysumnewii),它大多长在基博火山口处。不过,蜡菊极为罕见,而且它们的分布也极为分散。⊙寻幽探秘:2.这座著名的非洲屋脊正面临着什么威胁?因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正在融化,如果情况持续恶化,十几年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将不复存在。典故传说【天神与妖魔】据传,在很久以前,天神降临到乞力马扎罗这座高山上,以便在高山之巅赐福他的子民们。但是,盘踞在山中的妖魔为了赶走天神,在山腹内部点点燃了一把大火,滚烫的熔岩随着熊熊烈火喷涌而出。妖魔的举动激怒了天神,他呼来了雷神、电神、雨神各路天神把大火扑灭,又召来了雪神把冒着烟的山口填满,就形成了今天的赤道雪山。知识百科【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攀登乞力马扎罗山有三条比较容易的道路,一般不需要专业的登山设备,每年都有大约15000人试图攀登乞力马扎罗山,其中有40%的人能成功地登上顶峰。但是,如果从冰川一侧攀登,必须是专业登山人员。由于乞力马扎罗山是位于赤道附近的雪山,登山者在路途中可以体会到一年四季的所有气候条件。这也正是乞力马扎罗山的魅力所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乞力马扎罗的雪》(SnowsofKilimanjaro)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小说以在乞力马扎罗山附近发现的一只风干的死豹为引子,讲述了男作家哈利与妻子海伦到坦桑尼亚打猎旅行时,因卡车抛锚,哈利被荆棘刺伤膝盖,得了坏疽,躺在帆布床上等待飞机救援。当朋友驾着飞机,把他载往最近的城市时,他在高空处看见了壮丽的乞力马扎罗山,并回顾起了他的一生。海明威以流畅的笔法,倒叙作家(疑似海明威)生平,包括男主角的初恋、战争经历、作家生涯中的怠惰。篇末的雪山飞行象征死后灵魂不朽。26.塞伦盖蒂大草原奇迹概览塞伦盖蒂大草原位于非洲东部、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它东邻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北邻肯尼亚马赛马拉自然保护区,南接马斯瓦狩猎区,是最大规模野生动物群落的聚集地,这里生态系统庞大而复杂,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在广阔的1500万平方千米的塞伦盖蒂草原上,生长着非洲野牛、鹿、斑马等众多草食动物群,每年几十万只大型哺乳动物在草原上往返迁徙,形成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壮观景象。1981年,塞伦盖蒂大草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寻幽探秘:1.塞伦盖蒂是什么意思?塞伦盖蒂在马赛语中是“无边的平原”,形容这里有数不尽的野生动物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也指“永远流动的土地”,隐喻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动物每年大规模迁徙的习性。奇境珍藏【多样植物】塞伦盖蒂大草原的植被以开阔的草原型植物为主,在湿润区和干旱区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草原中部为大片金合欢地草原,北部草木丛生、森林茂盛,覆盖着大面积的丘陵植物及长廊林,草原东南部和中部的植物相对于草原北部比较低矮,主要覆盖着金合欢。严重的干旱时期,草原几乎全部变成沙漠,主要植物变为马唐和鼠尾粟(盐碱土壤代表植物)等茅草。在比较湿润的地区,水蜈蚣属植物生长比较茂盛。【野生动物】塞伦盖蒂大草原以大规模的野生动物群而闻名。这里生活着35万只斑马、6.5万只汤姆森羚羊、7000多只大角颁令、2.7万头达马鹿、4000只长颈鹿、1.5万头埃塞俄比亚疣猪、3000只水羚、2700头非洲象、500多头河马、200多头黑犀牛。同时它们的天敌也生活于此,包括2000多只狮子、1000多只豹子、200多只鬃毛豹、3500多只斑纹鬣狗和约300只狼。整个草原丰富的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维持着大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动物迁徙】每当食草动物迁徙时,形成大规模的动物大军,食肉动物紧随其后,伺机捕食。每年1—2月是草原上水草肥美的雨季,野生动物开始从肯尼亚一侧的马赛马拉旱季草原,成千上万地迁徙过来。每年5—6月,食草动物从平原中央向西部有水的地方迁徙。7—8月,一部分动物要从这里向马赛马拉草原迁徙。有时迁徙的动物群长达10多千米,场面十分壮观。典故传说【大草原上的杀戮】行驶在塞伦盖蒂的草原泥路上,经常可以碰一些精彩的镜头:草原的一端有一只豹匍匐着向前移动,它慢慢地挪动着脚步,等待时机。它犀利的眼神注视着前方一群正在吃草的汤姆森瞪羚,而瞪羚群完全没注意到几百米外埋伏着一个危险的敌人。突然,豹向前冲刺,瞪羚警觉后,马上四散而逃。由于豹性急,没能等充分缩短与瞪羚之间的距离就采取进攻。豹的捕猎失败,证明纵有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如果没有足够的耐性,不能把握好时机,也会无功而返。草原的另一端却上演感人的一幕:一群狮子在围攻一只离群的犊牛,而母牛加以保护,单枪匹马地挺身而出,拼命地用角驱赶狮子群,最后徒然。犊牛被杀后,母牛还是不愿意离开,继续用角驱赶狮子,最后激怒了狮子,索性把母牛也杀了。最后,草原上留下一群狮子在围吃一只犊牛,不远处还躺着一只母牛的尸体。母牛舐犊情深的那一幕十分感人,它恰恰诠释了动物界包括人在内母爱的伟大。知识百科【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形成】20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一道裂痕,由红海直到莫桑比克。裂痕中的土地下陷,熔岩溢出而形成火山。1500万年前,熔岩大量流出来一层层地掩盖了周围的土地,形成火山。其中一座,即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山口被岩石堵塞住了,熔岩被逼流向别处,内空的山锥承受不住本身的重量而向内陷塌,形成今天的破火山口。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火山,并且活动十分活跃。约200万年前,这一带的主要地势已基本成形。克里马西火山后期的爆发,喷出大量饱含石灰的灰烬,被风吹向西边,覆盖在旧火山岩浆上,变成塞伦盖蒂和沙勒平原的肥沃土壤。虽然塞伦盖蒂大草原的土壤肥沃,但不够厚,底下是火山岩,因此不适合高树木的生长。疏疏落落的石丘,是5亿年前形成的岩石层,被称为“戈壁”。戈壁虽由岩石构成,但因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大量泥土,反而适合树木生长。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戈壁形成一个独立的生态环境,像沙漠中的绿洲,孕育了一些草原上找不到的生物,如蹄兔、岩羚。27.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奇迹概览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位于坦桑尼亚北部东非大裂谷内,海拔2400米,这是一座死火山。火山拥有一个外形与月球火山口极为相似的火山口,是世界第二大火山口。非洲人将其称为“恩戈罗恩戈罗”,就是“大洞”的意思。恩戈罗恩戈罗火山以前为圆锥形,高度是现在高度的两倍。但在250万年以前,这座锥形火山最后一次爆发,将其所有的熔岩都爆发了出来,山顶部分向下塌陷形成了现在的火山口。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是以火山口地区为中心的一处保护区,这里是非洲最重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在火山口底部生活着近3万头野生动物。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附近,还有埃亚西、马尼亚拉、纳特龙等断层湖,以及梅鲁山、伦盖山等火山。奇境珍藏【火山口】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从外观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大盆。从地质学上来说,由火山爆发或塌陷而形成的火山口称为破火山口。而这只火山口,就是边缘保持完整的众多火山口中最大的一个。这只巨大的火山口是25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后的遗迹。火山口的直径约18千米,底部直径约16千米,面积达160平方千米。火山口中有许多野生动植物,被称为“非洲的伊甸园”。另外,火山口内还有两道泉水和两条河流,并且还有一个浅水碱湖——马加迪湖。【马加迪湖】马加迪湖是肯尼亚最南端的内陆湖泊之一,由断层陷落形成。南北长约48千米,东西宽约14千米。其面积则随着雨季或旱季,在900平方千米到300平方千米之间变化。湖水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湖床几乎全由固体碱或半固体碱构成。旱季时湖边会有沉淀的盐层。湖底沉积厚约4米的天然碱,板结的湖底有苏打矿泉水涌出,将湖水染成粉红色。该湖出产盐及石膏,是肯尼亚天然碱和食盐主要产区,在湖边目前建有大型的天然碱炼工厂。同时,在这里的湖边还可以看到大群的红鹤。⊙寻幽探秘:1.马加迪湖是肯尼亚天然碱的主要产区,那么什么是天然碱呢?天然碱是一种蒸发盐矿物,为水合碳酸氢钠。通常所说的天然碱,是指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类矿物。它呈纤维状或柱状块,灰或黄白色或无色。具有玻璃光泽。在盐湖沉积地带和干旱地成盐霜状出现。【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位于坦桑尼亚中北部,占地面积80944平方千米。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奥杜瓦伊峡谷和已成深湖的恩帕卡艾火山口。这里群峰环绕、山势险峻、树木茂盛、水源丰富,十分适合野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保护区内几乎囊括了外面所有的动物品种,近30000头大型动物在这个半封闭的区域形成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除了可以看到羚羊、犀牛、狮子、长颈鹿、大象等动物,还能看到鸵鸟、鸨、暗棕黑雕和白兀鹭等鸟类。另外还有白鹤等欧洲候鸟到此过冬,甚至还有火烈鸟来此觅食。这里是一个天然的生物乐园。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曾发掘出距今125万年的“东非人”的头骨化石,以及距今190万年的古人类残骸化石,还有动物远祖的化石。1979年,恩戈罗恩戈罗自然保护区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典故传说【马萨伊民族的来历】在恩戈罗恩戈罗火山口附近,有马萨伊人居住,他们是一个在东非一带过着游牧生活的民族。马萨伊人以勇武彪悍著称,他们的族源神话讲述了他们作为狩猎、游牧部族的来历。相传,马萨伊人心目中的至上神恩克艾(EnkAi)在太初洪荒时将人类的始祖马辛达(Maasinda)置于地上。马辛达有四个儿子,名字分别是丛林猎人、牲畜之王、农夫和工匠。四个人曾经竭力攀登即将倾覆的一条名叫“凯里约河”的河堤岸,只有强健的丛林猎人和牲畜之王爬上堤顶,而成为狩猎和游牧的马萨伊人的祖先;农夫和工匠则皆被洪水冲走而成为其他民族的祖先。知识百科【奇特的马萨伊人的行走】马萨伊人被誉为“世界上最擅长行走的民族”。马萨伊人放牧、出游、购物全靠两条腿,平均每天走的路要远远超过其他的民族。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脊柱和现代人的S形弯曲脊柱有所不同,为直的“一”字形。而且他们行走时的姿势也十分独特——挺直腰板,目视前方。每走一步,身体重心都沿脚后跟、脚外侧、小脚趾再到大脚趾的顺序移动一次。即使是定居的一部分人,也会经常步行去离村落10千米以外的市场,这至少需要3个小时以上,有的人甚至连续要走5天4夜。但这群马萨伊人不论是经过宽阔的草地,还是丘陵,中间竟可以不用休息。而马萨伊少女每天都要光着脚到5千米外去打水,至少行走1.7万步。28.东非大裂谷奇迹概览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是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它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北部,并分为东支裂谷带和西支裂谷带两部分。当乘飞机经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向下俯视可以看到地球表面一条硕大无比的“刀痕”,这就是东非大裂谷,有人形象地称其为“地球的伤痕”。东非大裂谷是最古老的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发现的头骨化石生存年代距今已有290万年。裂谷带两侧的高原上分布着众多的火山,有著名的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山等火山,谷底则有顺裂谷带成串珠状的多个湖泊,这些湖泊狭长而水深,呈长条状展开,成为东非高原上的一大美景。奇境珍藏【图尔卡纳湖】图尔卡纳胡是东非大裂谷和肯尼亚最大的内陆湖,湖长290千米,最宽处达56千米,面积约为6405平方千米。图尔卡纳胡形成于几千万年前,是一个古老的咸水湖。它不仅景色迷人、鱼资源丰富,而且以“人类的摇篮”著称于世。1972年,人类学家理查德·利基在图尔卡纳湖畔发掘出一个被命名为“1470号人”的头骨,特征与现代人相近,经鉴定其生存年代距今已有290万年,是已完成从猿到人过度阶段的“能人”。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图尔卡纳湖附近共发现人类头骨160个。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证明,昔日被殖民主义者说成“野蛮、贫穷、落后”的非洲,事实上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拥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肯尼亚山】在裂谷带的两侧有着众多的火山,肯尼亚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火山之一。肯尼亚山是东非大裂谷最大的死火山,它位于肯尼亚中部,最高峰海拔5199米,是非洲第二高峰。1997年,肯尼亚山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肯尼亚山平时烟雾缭绕,峰顶若隐若现,若是在天气晴朗时几英里外都能够看到屹立于远处的山峰。山顶终年积雪,并有15条冰川伸延至4300米处,在海拔1500—3500米之间多是密林,2000米以下有着许多的种植园。肯尼亚山以热带雪峰的景色和山上众多的野生动物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旅游者。⊙寻幽探秘:1.肯尼亚山是非洲第二高峰,非洲最高的山峰是哪座山?非洲的最高山是乞力马扎罗山,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维多利亚湖】东非大裂谷像一座天然的蓄水池,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都集中在这里,维多利亚湖是便是其中之一。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淡水湖。它位于非洲中东部,是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国的界湖。维多利亚湖面积为69484平方千米,湖岸四周景色多样,西南岸有90米高的悬崖峭壁,西岸则为纸莎草与安巴奇树的沼泽区,北岸曲折平坦有狭长的水道通往卡韦朗多湾。维多利亚湖中有许多暗礁和岛屿,其中岛屿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湖水唯一的出口就是北岸的维多利亚尼罗河,并在那里形成了瀑布,著名的尼罗河支流白尼罗河就发源于此。⊙寻幽探秘:2.维多利亚湖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湖呢?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马赛马拉国家公园】草原是东非大裂谷的重要景观,这里的草原不仅面积大,而且汇集了非洲大部分的动物资源,其中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公园是裂谷草原的典型代表。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面积约为150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这里的野生动物不仅群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主要有非洲象、黑犀牛、瞪羚、疣猪、斑马、狮子、羚羊、豺狗、河马、长颈鹿、蝠耳狐和灵长类动物等众多品种。马拉河及其支流逶迤其间,旱季时,河流是清澈见底的涓涓细流,雨季来临时,便会裹着泥沙、夹带着树枝甚至动物尸体,肆虐在草原上。每年的9、10月份,数十万头的角马和大群的大象、羚羊和犀牛都是从坦桑尼亚北部的塞伦盖蒂大草原迁徙至肯尼亚的马赛马拉,紧随着这些食草动物的就是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几千年来,这些生灵总是这样如约而至,形成了地球上少有的“野生动物大移民”的壮观景象。典故传说【动物大移民】在广袤非洲热带草原上,常常看到有一次上万头的兽群大迁徙,甚为壮观。在东非高原,参加大迁徙的兽群分为前中后“三军”,首先是20多万匹野斑马,紧随其后的是百万头牛羚,最后是近50万只的瞪羚。因为斑马喜欢吃高层的新草,而牛羚喜欢吃中层的嫩草,底层的段草则是个头矮小的瞪羚的美餐。在食草动物之后,往往跟随者成群结队的猎豹和非洲狮等凶猛的食肉动物。每年2月雨季之前,这些兽群都位于东非高原的南部,在下过第一次雨之后,它们就开始进入大草原,7月兽群就进入了肯尼亚,9月以后便又往回走。每年,东非的动物都会有一次大移民活动。知识百科【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据地质学家考察研究,认为东非大裂谷是在大约3000万年前由于强烈的地壳断裂运动造成大陆漂移而形成的。那时,这一地区的地壳正处于大运动时期,整个区域出现抬升现象,由于地幔物质上升而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在张力的作用下,地壳发生了大断裂,从而形成了裂谷。地壳断裂导致地下的熔岩不断涌出,形成为高大的熔岩高原,火山变成为众多的山峰,而断裂的下陷地带则成为大裂谷的谷底。29.尼罗河奇迹概览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与中非地区的刚果河、西非地区的尼日尔河并列非洲最大的三个河流系统。尼罗河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河流,约在6500万年前就已存在。它发源于赤道南部的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干流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长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它有两条主要的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营养的来源,而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中最长的。在尼罗河两岸,除了动植物丰富、城区遍布以外,还有着各个时期的文物古迹。⊙寻幽探秘:1.埃及人称尼罗河为他们的“生命之母”,这是为什么呢?尼罗河从南到北贯穿埃及,在其两岸形成的狭长河谷和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是埃及最富饶的地区。其中三角洲地区面积约24000平方千米,地势平坦,河渠交织,是古埃及文化的摇篮,也是现代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埃及诞生在这里,因此这里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奇境珍藏【白尼罗河】白尼罗河是苏丹马拉卡尔与喀土木之间的一段尼罗河。在马拉卡尔上方,由杰贝勒河与索巴特河汇合而成,流向东北和北方。这一段尼罗河宽而浅,沿著一个小斜坡缓慢地向前流,河的两边有多处沼泽。白尼罗河的总长度约为2084千米。白尼罗河顺东非高原侧坡北流,河谷深狭,有许多急滩瀑布。待白尼罗河流入平浅的沼泽盆地后,水流开始变得缓慢。在白尼罗河中,生长着大量以纸草为主的水生植物。【青尼罗河】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北部塔纳湖附近,海拔1800米处的阿贝河,这段支流全长约1600千米。青尼罗河穿过塔纳湖,然后急转直下,形成一泻千里的水流,这就是非洲著名的第二大瀑布——梯斯塞特瀑布。青尼罗河主要流经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因此每年的6—10月这里的降水都相当丰富,河流便也进入汛期。正是由于青尼罗河水量的季节变化,才导致尼罗河定期泛滥。【卢克索神庙】卢克索神庙坐落在尼罗河的东岸,是仅次于卡纳克神庙的第二大神庙,位于卢克索市中心的尼罗河畔,距离卡纳克神庙不足3千米。它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约前1391—前1353在位)为祭奉太阳神阿蒙、阿蒙的妃子和儿子而修建的。到第十九王朝,神庙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卢克索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柱厅和诸神殿构成。在塔门两侧矗立着6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其中靠塔门两侧的两尊高达14米。进入塔门的东北角是太阳神阿蒙庙。另外,在卢克索神庙还有一些院落、柱廊,以及包括诞生厅在内的圣厅和圣殿。【康孟波双神庙】康孟波双神庙位于阿斯旺以北50千米处,尼罗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康孟波双神庙始建于希腊时代,供奉着老鹰神哈拉里斯与鳄鱼神索贝克。神庙中有一口大水井,这口大水井下方可以连接至尼罗河,古埃及税官透过观察水井水位变化,来测定该年尼罗河水位及泛滥程度,再依泛滥程度推定农人的收成,进而制定当年的税率。神庙中的壁画相当有魅力,其中最有名的壁画就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最早的妇女生产图和最早的手术工具图。典故传说【尼罗河的泛滥节】尼罗河泛滥节是埃及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6月和8月举行。这个节日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有一位叫伊兹斯的女神,她原本与丈夫乌兹利斯相亲相爱。但是有一天,乌兹利斯忽然遇难身亡。伊兹斯悲痛欲绝,泪如泉涌,泪水落入了尼罗河水中,导致河水猛涨,河流泛滥。每年到了6月17日或18日,埃及人都为此举行盛大活动,称为“落泪夜”。而到了8月,在洪水漫过河床堤坝淹没土地时,人们还会再次欢庆泛滥的洪水为两岸田地带来沃土。埃及人会把拉姆西斯三世雕成美女,献给尼罗河,使他们结为夫妻。汛期过后,人们再将雕像请回,放回到原处。知识百科【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就是尼罗河文明,因为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摇篮。古埃及文明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由于埃及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在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受到影响,从而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并且,古埃及文明对于世界的影响十分巨大。在古代埃及,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古埃及的文字从一种单纯象形文字,最终演变城由字母、音符和词组组成的复合象形文字体系。而把声音变成字母这一举动,则是古埃及人留给西方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大文化遗产。古埃及对天文学和数学也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他们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把一年确定为365天。而在算术方面,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埃及的医学成就以制作木乃伊(经过特殊处理的风干尸体)而举世闻名。至于金字塔,则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另外木乃伊和金字塔,都与埃及的宗教信仰有关。